莱西法院有个“铁面包公”,执行办案连续5年得状元
2018-03-09 09:28:11来源: 半岛网
■人物名片
盖宏伟,山东省莱西人,1986年10月入伍,1988年12月入党,2009年转业至莱西法院,现为莱西法院执行三庭执行员。2011年—2016年连续5年被莱西法院评为“办案能手”,2013年被青岛中院评为“办案能手”。
莱西法院近乎5年的执行办案状元,父母住院4次却坚守执行战线从未请过一天假,长年累月24小时开机待命、不放过任何一个涉案线索的“铁面包公”……
坐在办公室的盖宏伟,用柔和的语调井井有条地讲述着过往,不时流露出几分局促,“这都是执行干警应该做的事情,即普通又平常,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2009年,盖宏伟从部队转业至莱西法院,成为一名执行干警。或许是23年部队生涯的浸润,盖宏伟有着一副“侠骨柔肠”。每当目睹被执行人恶意拖欠债务却气焰嚣张时,他会义愤填膺;每当看到打工者因工资拖欠导致矛盾激化,他会心急如焚;每当得知申请执行人生活没有着落急需执行案款以解燃眉之急,他会寝食难安。肩上的责任、胸前的法徽、心中的正义,使他面对棘手的案件从不退缩。
2013年,盖宏伟接到一个案子,而这个案子是个不折不扣的“骨头案”。盖宏伟细细查阅卷宗,却长叹一口气。申请人李某的丈夫因与徐某征、展某华发生交通事故身亡。法院判处徐某征、展某华赔偿10万元,徐某征家庭十分困难,执行干警对徐某征司法拘留几次,均未执行来案款;展某华常年不在家,执行干警先后拘传其达十余次,也没能找到他。
怎样打破执行僵局?没有丝毫头绪的盖宏伟决定先去当事人家了解情况。盖宏伟驱车前往申请执行人李某家中,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年,但悲痛和绝望久久弥漫在这个家中。李某还有两个女儿正在上学,年仅14岁的小女儿暮气沉沉,眼底的那一抹灰色令盖宏伟坐立难安。“这个家需要这笔钱,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,更是这个家对公平正义的信心。”当时,盖宏伟就暗暗下定决心,无论多难,一定把这个骨头案啃下来。
在被执行人展某华家中,盖宏伟了解到最近两年展某华的妻子独自在家种葡萄大棚,又辗转通过村民了解到,今年的收益不错,盖宏伟心中有了主意。盖宏伟约了检察院、公安局的有关人员到展某华家中的葡萄大棚录像拍照,并郑重告诉展某华的妻子,再不还钱将以拒执罪追究展某华责任。此后,经过盖宏伟几次的劝说施压,展某华终于将一半案款交付。
一半的案款已经付清,盖宏伟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徐某征的身上。盖宏伟意外得知自己一个朋友与徐某征是远亲,下班后便拉着朋友三番五次到徐某征家劝说。嘴皮子磨破了,心也捂热了。“盖法官,我找了新工作,贷款吧,每月还一点儿。”徐某征终于被盖宏伟感动。盖宏伟又帮忙联系信用社,向信用社争取到在政策范围内最低的利率。最终,在申请人李某感激的眼泪中,这个“骨头案”圆满画上了句号。
盖宏伟案子办的多了,各种远在天边的“熟人”都来找他帮忙,盖宏伟对这种“打招呼”深恶痛绝。 2015年的一天,盖宏伟的一位战友来看望他。言谈间战友说到有个亲戚被盖宏伟在银行查封了50万元存款,想让盖宏伟帮忙解封,不等战友说完,盖宏伟拉下脸来,手一挥打断道,“再提这件事,这个战友我也不认了,你现在应该做的是让你亲戚尽快把案款交到法院。”5天后,该案的被执行人张某即履行了义务。
执行工作有时是一次跨栏比赛,需要执行法官奋力冲刺,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;有时又是一场足球比赛,需要执行法官不忘初心,持久作战,最后才能获得进球的喜悦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,有时即使经历千辛万苦,却仍无功而返。盖宏伟说,无论身处何地,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,从未忘却过自己的职责,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起案件,用诚心坚守对法律的信仰,用行动践行司法公正。